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

门阀政治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。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。“王与马共天下”开启了东晋门阀政治的格局,建立了祭在司马,政在士族的政权模式,这种格局不再指裂土分封关系,而是指在权力分配和尊卑名分上与一般君臣不同的关系。门阀政治也就是一种门户私计政治,以个人情谊、政治联姻、家庭集团利益为基础的长期发展起来的相互为用的政治关系。东晋门阀政治,是门阀士族在相争中求发展而又维持东晋发展的政治形态,东晋时期主弱臣强,王室依附士族,皇权不振,不足以控制士族,所以士族专兵是东晋特有的现象,与东晋政权若即若离,保留着很大的政治独立性,所以士族与皇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,是并立的。士族专兵不允许一族独占兵权,皇权不振又不允许任何其它士族取代司马氏的地位,所以在这一过程中,既要维护司马的统治达到稳定,又要抑制过分强大的士族产生。东晋的稳定必须建立在多数士族支持的基础上。士族之间相互支援,婚和宦是重要途径,宦是指士族之间在仕途上的相互提携,婚是指士族之间相互通婚稳固家族关系利益。门阀士族内部也存在挑战和竞争,一是争据朝廷势力,目的是控制皇权,借以发号命令,压倒对手;二是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(军事和经济位置),目的是以外制内,凌驾京都,控制皇室。以军权谋求门户利益,是东晋门阀政治的特点之一。士族之间也会互相牵制,达到平衡状态,不会允许一家士族势力过分强大。淝水之战(公元383年)之后,东晋皇权有振兴之势,门阀政治出现转折,401年,谢琰战败被杀,谢氏门户力量衰微,此后的门阀士族多依靠依赖北府的刘裕或刘毅,门阀政治至此趋于破坏,但也还有较强的余波。门阀政治以“王与马共天下”为开端,下启庾氏、桓氏、谢氏迭相执政局面。政权逐渐回归皇室,东晋门阀政治逐渐走向终场。东晋和南朝历来被认为是门阀政治的时代,实际上,真正的严格意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东晋,东晋门阀政治以皇权政治的变态形式出现,刘宋以后,皇权政治基本上恢复了常态。东晋,士族大户之间必须维持利益平衡,各集团之间互相制衡,东晋的政权得以维持百年之久。士族的形成,文化特征是必要条件之一,重玄学。玄学也是世家大族彰显身份的标志之一,但是儒学也有其社会效用,学习玄学的人,很少有人站在儒学的对立面,儒家思想有的包括在玄学中,有的独立于玄学之外。士族的经济基础是土地,士族占有大量土地,一般采取山川与耕地相连的多种经营,具有较强的自主性。门阀政治存在是暂时性的,过渡性的,它从皇权政治而来,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权政治转化,向皇权政治回归。

献给一切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和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者
purfiles.com » 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