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晋百年国祚皇室孱弱士族专权
西晋末年,八王之乱后期,成都王司马颖与东海王司马越对峙,各自引胡人为助力,司马颖与匈奴刘渊、羯人石勒结盟,司马越与鲜卑段氏慕容氏拓拔氏和乌桓结盟,最终导致永嘉之乱和五胡乱华。司马越与王衍是最初的“王与马”,但在北方逐鹿中败北,为石勒消灭。附属于司马越的琅琊王司马睿出守建邺,在王导王敦的辅佐下,被当地与南渡士族共同拥戴,建立东晋,偏安江左。东晋司马睿与王导以保境安民之名在东南一隅苟且偷安。随之南渡的士族们也逐渐安于所居,北伐只成为祖狄等少数人的志向,东晋后期则成为桓温、刘裕等权臣增益权威的手段。西晋是皇权政治,士族是皇权的装饰品。东晋已演变成门阀政治,皇帝只是士族利用的工具。东晋初立,晋元帝琅琊王司马睿实力较弱,实际附属于琅琊王氏王敦王导两兄弟,王敦掌军事,王导掌国政。青州琅琊王氏后,依次出现豫州颍川庾氏、徐州谯郡桓氏、徐州陈郡谢氏,均较司马皇室更加强势。东晋出现皇室孱弱、士族专权专兵的特殊局面。而江东地区也有当地士族,丹阳纪家、义兴周家、吴兴沈家、长城钱家、会稽虞家、余杭张家都是当时江东地区首屈一指的豪族,周沈最强,纪钱虞张也不弱。但这几家都不算江东地区最顶级的豪门。江东地区豪门,首推顾陆朱张,合称吴中四大姓。不过顾陆朱张和王家有共同特点,有名无实。侨姓士族权大势盛,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,而当地士族虽未占据政治舞台中心,但深耕细作,历王朝更替而不倒。东晋初,王敦以军功镇守荆州,控遏长江上游,恃兵恣擅,威胁司马睿中央政权,在司马睿试图分其权力时举兵谋反。此后百年,东晋政权始终面临上游强藩如陶侃、庾亮、苏峻、祖约、桓温、桓玄等的威胁,但在下游门阀士族支持下维持百年的脆弱平衡,最终亡于刘宋。终东晋百余年国祚,一直处在皇室孱弱、士族专权的格局下,司马氏虽为皇室但缺乏强大军权,各侨姓和本土门阀士族掌握军队和地方大权,互相合纵连横维持脆弱平衡,直到最后由次等士族军阀刘裕终结门阀政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