郗鉴乃早期门阀士族粘合剂

东晋立国之初,琅琊王氏权势熏天,王导执政于内,王敦掌兵于外。王敦势大,元帝司马睿谋削藩,反而激起王敦两次反叛。王敦叛乱最终被庾亮、郗鉴、陶侃、苏峻、祖约等勤王势力剿灭,其中郗鉴、苏峻、祖约所领均是北方南下流民,他们被称为“流民帅”,不受掌握东晋朝廷的门阀士族信任。庾亮主导的朝廷征召苏峻以削其兵权,苏峻与祖约叛乱,郗鉴在平叛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。郗鉴虽是流民帅,但同是名士,因而为朝廷所倚重。郗鉴与京口。京口(镇江)和晋陵(常州)在晋室南渡后属东徐州,处于长江下游比较安全,因而成为北方士族和流民的聚居地,高平郗氏、颍川庾氏、范阳祖氏、彭城刘裕家族等都在此安家,兰陵萧道成、萧衍也都在此寓居。京口又处于首都建康的下游,连接首都与东部赋税重地三吴的交通枢纽,同时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军事重镇。由于大量流民在此定居,京口也成为重要的募兵地,北府兵就在此诞生。郗鉴以流民帅身份南来,其实力基础也是流民。王敦第一次叛乱期间,杀名士周顗,周顗曾在王敦叛乱时为王导向皇帝说情辩护。王敦杀周顗,王导默许,后发现周奏折,感慨“吾不杀伯仁,伯仁却因我而死,幽冥之中,负此良友!”苏峻叛乱平定后,东晋形势为朝廷由王导主导,地方上郗鉴为徐州刺史控制建康下游的广陵(扬州)和京口(镇江),庾亮为豫州刺史控制建康上游的芜湖、合肥,温峤为江州刺史控制九江、豫章,陶侃为荆州刺史控制长江上游的武昌、荆州等地。王导所在的琅琊王氏家族人丁逐步凋零,王导被迫任用武人与降将,庾亮和陶侃先后试图大军逼迫王导下野,但在郗鉴居中协调下保持和平局面。咸康五年至六年,三人先后去世,王氏、庾氏、郗氏家族逐渐没落,谢氏、桓氏开始崛起。当时王氏、庾氏、郗氏、谢氏等门阀大族互相之间以提携和通婚维护其特权地位。郗鉴以其女婚王导之侄王羲之,谓“东床快婿”。后王羲之之子王献之又娶郗鉴之孙女郗道茂。王羲之另一子王凝之娶谢安侄女,才女谢道韫。王凝之任江州刺史时,陶渊明曾短暂担任其下属江州祭酒。

献给一切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和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者
purfiles.com » 郗鉴乃早期门阀士族粘合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