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晋门阀政治的终结
东晋末代最后的顶级门阀是太原王氏,以王蕴及其子王恭、王坦之及其子王国宝为代表,前者为孝武帝后戚,后者为掌权的司马道子外戚,分别依附皇权和相权争权夺利,最后为地方崛起的桓温之子桓玄所剿灭。桓玄最后逼晋室禅让,建立桓楚,但两年后再度为地方军阀刘裕所击败。晋室得以短暂恢复,但已名存实亡,数年后刘裕逼晋室禅让,建立刘宋。刘裕作为崛起于民间陋巷的次等士族,所依赖的不是门第而是军功,称帝后逐步建立起皇帝独享权力的新秩序,门阀士族被矮化,再也无法与君权抗衡,因而刘裕被认为是门阀政治的掘墓人。
刘宋以后,门阀政治已不存在,但门阀士族仍在,他们无法与皇权相抗衡,只能摆出傲慢排他的姿态,构筑深沟高垒来隔绝士族与寒士之间的区隔。他们钻营富贵又贱视富贵,依附王侯又傲视王侯,把过去那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魏晋风流变成矫揉造作、故作矜持的惺惺作态。南北朝结束后,唐宋时期科举取士为寒门士族进身提供日益畅通的上升通道,门阀士族才最终湮没于历史长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