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徵谏太宗止纳郑女

贞观二年,隋朝通事舍人郑仁基有个女儿,年方十六七岁,国色天香,当时没有谁比得上她美丽贤淑。文德皇后得知有此人后,便召她入后宫,以备妃嫔之选,唐太宗于是选她为充华。诏书拟好了,还没有派使者宣布。魏徵听说这个女子已被许配给陆氏,于是向唐太宗进言道:​“陛下是老百姓的衣食父母,爱护百姓,应当以他们的忧虑为忧虑,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。自古以来,有道义的君主都能够体恤百姓,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。所以他自己住在宫中,就希望百姓有安稳的住处;自己享受盛宴,就希望百姓没有饥寒之苦;自己有嫔妃侍候,就希望百姓都能够享受家室的欢愉,这是为人君必须知道的道理。现在,郑家的女儿早已经许配给别人,可是陛下却毫无顾虑地把她召入宫中,对她以往的情况不闻不问,若此事诏告天下,这难道是身为百姓父母应该做的事吗?虽然我听说诏令还没有发布出去,但是我怕陛下这样做有损您的圣德,所以不敢不进言。皇帝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史官记入史册,所以请陛下千万要慎重。​”唐太宗听后,非常吃惊,亲自写信回复,深表自责,阻止使者传达诏书,并让那个女子回到夫家。事后,左仆射房玄龄、中书令温彦博、礼部尚书王珪、御史大夫韦挺等都说:​“此女许配给陆家,大家并不知道。现在入宫的大礼已经行过了,再终止诏令恐怕不妥。​”陆家的人也上书说:​“家父在世时,与郑家有往来,他们不时赠送给我们一些财产,可是并没有婚约。​”并且陆家的人还说:​“外面的人不知道内情,婚约是他们胡乱猜测的。​”大臣们也对送女子回家的事进行劝阻。唐太宗非常疑惑,问魏徵:​“大臣们可能是顺从我的意思,可是陆家又为什么上书呢?​”魏徵说:​“依我看,他们的心思是可以识透的,他们是把陛下当作太上皇了。​”唐太宗追问道:​“这是怎么回事呢?​”魏徵说:​“太上皇当初平定了京城,得到了辛处俭的内人,对她加以宠幸。当时辛处俭是太子舍人,太上皇知道后非常不高兴,不久就将他逐出东宫,任万年县县官。可是辛处俭还是心怀恐惧,常常担心有杀身之祸。陆家认为陛下虽然现在不计较,将来恐怕要暗中贬谪他们,所以反复上书开脱此事,他们的用意不足为怪。​”唐太宗听后笑道:​“别人的意见可能如此,可是我的话别人未必全信。​”于是又下了一道诏书:​“听说郑氏之女已经许配了人家,先前出的诏书,不知详情,这是我的过错,有关部门也有责任。召此女进宫做充华一事废止。​”事后,人们对唐太宗的行为无不交口称赞。

献给一切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和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者
purfiles.com » 魏徵谏太宗止纳郑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