荀况辩仁德用兵之道,巧胜临武君权谋之说

楚国春申君派荀卿为兰陵令。荀卿,赵国人,名况,曾与临武君在赵孝成王之前辩论军事。孝成王说:“请问什么是用兵的要旨?”临武君回答道:“上得天时,下得地利,观察敌人的变化动向,比敌人后发兵而先到达,这即是用兵的关键。”荀况说:“不是这样。我听说古代用兵打仗的关键,最重要的就是要让百姓团结一心。就像弓箭配合不好,连神射手后羿也射不中目标;六匹马步调不一致,驾车高手造父也跑不远;将领和百姓关系疏远,就算是商汤、周武王这样的明君也未必能打胜仗。所以说,懂得亲近百姓的人,才是真正会用兵的人。用兵打仗的根本就在于赢得民心。”临武君说:“并非如此。打仗最重要的是占据有利形势,采取出其不意的战术。真正会用兵的人,行动神出鬼没,让人摸不清动向。孙武、吴起就是靠这样的战术天下无敌,何必非要强调亲近百姓呢?”荀况说:“不对。我这里要说的,是仁德之人的用兵原则,是想要称王天下者的抱负。您所看重的,是权谋算计和形势利害。仁德之人统率的军队,是不能使用诡诈手段的。那些能够使用诡诈手段的,都是些军纪涣散、士气低迷的军队,是君臣离心、上下失和、缺乏仁德的军队。所以用夏桀的欺诈手段来对付夏桀,或许还有高明与拙劣之分,有侥幸取胜的可能。但要用夏桀的欺诈手段来对付尧这样的圣君,那就好比用鸡蛋砸石头,用手指搅沸水,又像是往水火里跳,一进去就会被烧焦或淹没。所以说,仁德之人的军队,上下同心,全军协力。臣子对君主,下级对上级,就像儿子侍奉父亲,弟弟敬重兄长,又像用手臂保护头部和眼睛,用身体护住胸腹。用欺诈手段去偷袭这样的军队,和先惊动他们再去进攻,效果是一样的。况且,仁人若统治着十里的国家,他的耳目将布及百里,若统治着百里的国家,他的耳目便将布及千里,若统治着千里的国家,他的耳目就会遍及天下,这样,他必将耳聪目明、机警而有戒备,和众如一。所以说,仁德之君统帅的军队,集结时就是纪律严明的队伍,分散时也能保持严整队形。展开阵型时就像莫邪宝剑般锋利,所向披靡;其锋芒所至,任何抵抗都会被击溃。驻扎时稳如磐石,任何来犯之敌都会碰得头破血流。再说那些暴虐国家的君主,有谁会真心归顺他呢?就算有人投靠,也必定是被迫的百姓。而这些百姓亲近我们就像亲近父母,喜爱我们就像喜爱芬芳的花草;相反,看到他们的暴君时就像看到施刑的烙铁,就像面对仇人一样恐惧。这是人之常情啊!就算是夏桀、盗跖这样的恶人,也不会为了自己讨厌的人去伤害自己喜欢的人。这就好比让人家的子女去伤害自己的父母,他们肯定会来告发,哪里还需要用诈术呢!因此,以仁德治国,国家就会越来越强盛。诸侯中先归顺的就能安定,后归顺的就会处境危险;与之为敌的会被削弱,胆敢反叛的必将灭亡。《诗经》说:‘武王竖起旗帜,虔诚地握着斧钺,势如烈火,无人敢阻止我’,说的正是这种情况。”

献给一切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和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者
purfiles.com » 荀况辩仁德用兵之道,巧胜临武君权谋之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