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臣共议迎代王,文帝登基赦天下
诸位大臣暗地共同商量说:“少帝与梁王、淮阳王、恒山王皆非孝惠帝亲生骨肉。昔日吕后设计夺取他人子嗣,杀害其生母,将这些孩子养在深宫,令孝惠帝认作己出,并立为储君及诸侯王,以此壮大吕氏势力。如今吕氏全族虽已伏诛,但这些由吕后扶植的傀儡即将成年,倘若他们掌握大权,我等恐怕难逃灭门之祸!不如另择诸侯王中最贤明者拥立为新君。”有人说:“齐王,是高帝的长孙,可立他为帝。”大臣们都说:“吕氏一族倚仗外戚权势专横跋扈,几乎倾覆刘氏宗庙,更对开国功臣大肆迫害。如今齐王舅父驷钧性情暴戾,犹如人面兽心之徒。倘若拥立齐王即位,驷氏家族必将重蹈吕氏覆辙。代王作为高帝现存诸子中最年长者,不仅仁厚孝顺,其母薄太后家族更是谦恭谨慎。拥立年长皇子本属礼法所载,何况代王仁德之名早已传遍天下!”于是,大臣们共同议定拥立代王为帝,并暗地派人召代王入京。代王就此征询左右亲信大臣意见,郎中令张武等人说:“汉廷众臣皆是昔日追随高帝打天下的将帅之才,深谙兵法韬略,善用奇谋诡计。这些人向来野心勃勃,对现有权位永不满足,先前不过是慑于高帝与吕太后的威势才暂时收敛。如今他们刚在京城大开杀戒,铲除吕氏全族,此番虽打着迎立大王的旗号,实则居心叵测。恳请大王借口染恙暂缓赴京,静观时局变化再作定夺。”中尉宋昌却说:“各位的意见都是错误的。当年,秦朝覆灭之际,天下豪杰并起,数以万计者皆怀问鼎之心,然终由刘氏承继大统,自此四海再无觊觎帝位之人,此乃其一。高帝分封同姓诸侯,使封地如犬牙相制,遂能执掌天下权柄,此所谓宗室稳若磐石,威加海内莫不宾服,此乃其二。汉室既立,尽除暴秦苛政,约法省禁,布德施惠,黎民安居而社稷稳固,此乃其三。纵使吕后临朝称制,擅立吕氏三王,专断朝纲;然太尉持节入北军,振臂一呼,将士皆左袒效忠刘氏,终夷吕族。可见刘氏天命所归,非人力可夺。方今纵有大臣怀异志,百姓必不为所用,其党羽焉能号令天下?如今,朝内有朱虚侯、东牟侯等宗室大臣,外面又对吴、楚、淮阳、琅邪、齐、代等强大的宗室诸国心存畏惧。高帝的各位儿子里,现在健在的只有淮南王和大王,大王年龄又大些,天下对您的贤圣仁孝无人不知,因此大臣们顺应天下人之心,要迎大王立为皇帝。大王无须猜疑!”代王禀报太后商议此事,犹豫未定。卜问凶吉,得到了“大横”的征兆,所得卜辞说:“横线直贯多强壮,我做天王,夏启的事业得到光大发扬。”代王说:“我本来就是王了,又做什么王?”占卜的人说:“所谓天王,是指天子。”于是,代王派太后之弟薄昭前去拜见绛侯。绛侯等人向薄昭详细说明迎立代王为帝的本意。薄昭还报代王说:“迎立之事是真实的,没有什么可疑之处。”代王就笑着对宋昌说:“果然如您所说。” 代王于是命令宋昌做为自己的陪乘,同车而行,张武等六人乘坐官府驿车,一起随代王到长安。行至高陵县,暂停休整,代王命宋昌先驰入长安观察动静。宋昌行至渭桥,丞相及以下百官都来迎接。宋昌回来报告。代王驰车赶到渭桥,群臣跪拜进见,俯首称臣,代王下车还礼。太尉周勃近前说:“希望与您单独谈话。”宋昌回答说:“您要说的,如果是公事,就公开说;如果是私事,做王的人是没有私情的。”太尉才跪下,呈上天子所专用的玺和符,代王辞谢说:“到代国官邸再商量此事。”闰九月,己酉晦日,代王刘恒进入都城长安,住在长安的代国官邸,朝廷群臣都护送到官邸。丞相陈平等人再次跪拜启奏说:“刘弘等都并非孝惠帝之子,不应以天子身份事奉宗庙。大王是高帝的年长的儿子,理应成为继承人。我们恭请大王即皇帝位!”代王谦逊地按宾主的礼仪面向西,辞谢了三次,又按君臣之仪面向南,辞谢了两次,于是,即皇帝位;群臣按朝见皇帝的礼仪和官秩高低排班侍立。东牟侯刘兴居说:“诛除吕氏,我没有立功,请皇帝允许我前去清理皇宫。”他和太仆汝阴侯滕公夏侯婴一道进入皇宫,逼近少帝说:“您不是刘氏后代,不应做皇帝!”接着,刘兴居转身命令左右持戟卫士,放下兵器退出皇宫;有几个卫士不愿放下兵器,宦者令张释告知情由,他们也随之放下了兵器。滕公夏侯婴命令用车子将少帝送出宫外。少帝问:“你们要把我安置到何处?”滕公说:“让您住到皇宫外面。”就把他安置在少府的官衙中。于是,刘兴居和夏侯婴排列天子法驾前来代王官邸,恭迎代王入宫,他们报告说:“清理皇宫已毕。”代王于当晚进入未央宫。有十位持戟守卫端门的谒者阻拦说:“天子居住于宫中,您是干什么的,竟要入宫!”代王将此事告知太尉周勃。周勃随即亲赴谒者处宣谕废立之事,十名谒者闻讯皆解甲归顺,代王遂得以入主未央宫。当夜,代王即擢升宋昌为卫将军,总领南北二军防务;委任张武为郎中令,执掌宫廷禁卫事宜。相关官署奉命分赴各处,将梁王、淮阳王、恒山王及少帝诛杀于各自府邸。文帝登临未央宫前殿临朝听政,并于当夜颁布敕令,宣告大赦天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