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享太平似毒酒,恣意放纵大不幸
河间献王刘德潜心治学,酷爱收藏古籍文献,秉持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,不惜耗费重金搜罗天下珍本,所获典籍之丰堪比朝廷藏书。当时淮南王刘安同样热衷藏书,然其所得多为虚浮诡辩之作。而河间王所集尽是先秦古文字写就的典籍真本。他不仅汇集礼乐典章制度文献,更加以校勘整理,编纂成册达五百余篇。其言行举止皆恪守儒家规范,故崤山以东儒者多慕名而来,争相与之结交论学。冬季,十月,河间王刘德来京朝见,进献用于郊庙朝会的正乐,回答了有关三雍宫的典章制度及皇帝拟定的三十多个问题。他的回答,都是依据并阐明了儒学思想,抓住了问题的关键,文字简捷,观点明确。武帝下令让掌管宫廷音乐的太乐官经常练习河间王所献的雅乐,作为年节典礼中的项目,但平常很少演奏。春季,正月,河间王刘德去世,中尉常丽向朝廷报告了他的死讯,并说:“河间王立身端正,行为谨饬,温良仁义,恭敬俭朴,敬上爱下,聪明智慧,洞察隐微,恩惠及于鳏夫寡妇。”大行令奏报武帝:“《谥法》说:‘聪明睿智称为献’,商定将河间王刘德的谥号定为献王。”班固赞曰:过去鲁哀公曾说过这样的话:“我出生于深宫中,在妇人抚养下成长,从来不懂得什么是忧愁,从来没有感受过什么是恐惧。”这话说得多么真实啊。这样的人做君主,即便他不想使国家陷入危亡的绝境,也不可能啊!所以古人把安享太平看成为毒酒,把没有仁德而身居富贵之位称之为不幸。汉朝建国,直到孝平帝,诸侯王数以百计,大多骄横荒淫丧失道德。为什么这样呢?这是由于沉浸在肆意放纵的环境之中,他们所处的位置致使他们如此。就算是普通人都会深受风俗的影响,何况是鲁哀公一类的人呢!“品德高尚,出类拔萃”,河间献王刘德可以说正是接近这样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