矫饰沽名尊位重,多疑记恨陷贤良

汉武帝任命公孙弘担任御史大夫一职。当时朝廷正着手开拓西南夷地区,在东部设立沧海郡,同时在北方营建朔方郡城。公孙弘屡次进谏武帝,认为此举耗费中原大量人力物力,去经营那些毫无价值的偏远之地,实在得不偿失,恳请停止这些工程。武帝便命朱买臣等人列举设置朔方郡的种种益处来反驳公孙弘;朱买臣等人接连提出十个问题,公孙弘竟一个也回答不了。公孙弘就表示请罪说:“我是崤山以东的乡鄙之人,不知道设置朔方郡有这么多的好处,请求废止对西南夷、苍海地区的经营而集中力量经营朔方郡。”武帝同意了他的请求。春季,罢废了苍海郡的建置。

公孙弘用麻布做被子,一顿饭不摆设两种肉菜。 汲黯说:“公孙弘高居三公之位,朝廷给他的俸禄很多;但是他用布做被子,这是骗人的把戏。”武帝就此询问公孙弘,公孙弘谢罪说:“确有其事。说到九卿当中与我关系好的,没有人超过汲黯了,可是今天他在朝廷之上质问我,确实切中我的问题。说到以三公的显赫富贵,而制作布被,与小官吏没有区别,这确实是矫饰做作,想借此沽名钓誉,正象汲黯所说的那样。况且,如果没有汲黯的忠直,陛下怎么能听到这些话!”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,越发尊重他。

冬季,十一月乙丑日,汉武帝免去薛泽的官职。任命公孙弘为丞相,将他封为平津侯。出任丞相并封侯,就是自公孙弘开始的。

当时汉武帝正在大规模建功立业,公孙弘于是就开辟东阁小门来延请有才能的人,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。每次早朝奏报时,顺便讨论对国家方便的政事,皇上也派左右大臣中富有文学修养的人,和延请进的贤人论辩。公孙弘曾经上奏说:“十个强盗拉满了弓,能使上百名官吏不敢向前。请下令禁止老百姓携带弓箭,以利于地方治安。”汉武帝将此建议交朝臣讨论。侍中吾丘寿王表示反对,言道:“我听说古人打造各类兵器,本意并非用于互相残杀,而是作为平息暴乱、讨伐奸邪的器具。秦朝统一天下后,收缴销毁兵器,折断刀剑锋刃;后来民众却用锄头木棒互相攻击,违法之徒日益增多,盗贼防不胜防,最终因天下大乱走向灭亡。由此可见,贤明的君主治理百姓重在以教化感召人心,尽量少用防备和禁令的手段,因为深知这些措施并不可靠。《礼记》上说:‘男孩诞生,用桑木制成的弓、蓬草杆制成的箭射天地四方。’以表明男子事业所在。大射之礼,上自天子,下到百姓都要遵守,这是夏、商、周三代的传统。我听说贤明的君主通过射礼来教化民众,从未听闻有禁止百姓携带弓箭的律令。况且禁止弓箭的初衷,本是为了防止盗匪用弓箭伤人劫财;但杀人越货本属死罪,却依然屡禁不止,足见那些穷凶极恶之徒根本不怕严刑峻法。我担忧歹徒持弓为恶而官吏无力制止,反倒是良民因用弓箭自保而获罪,这等于是纵容恶人嚣张而剥夺百姓自卫之权。依我之见,这样的政策实在极不合理。”奏章呈递上去,汉武帝以此诘问公孙弘,公孙弘无言答对。

公孙弘生性多疑,表面待人宽厚实则城府极深。但凡与他有过节之人,不论亲疏远近,即便他表面上装得十分友善,最终必定会伺机报复。董仲舒为人清正刚直,鄙夷公孙弘曲意逢迎的做派,因而招致公孙弘记恨。当时胶西王刘端性情暴戾,屡次违法乱纪,曾残害杀害封国内多位二千石高官。公孙弘便借机举荐董仲舒出任胶西国相;所幸董仲舒称病推辞,方才躲过此劫。汲黯经常诋毁儒生,当面触犯公孙弘,公孙弘想找借口将其杀死,便向汉武帝建议:“右内史管界有许多显贵的大臣、皇室子弟居住,所以不好治理,不是平日里有威望的大臣就难以胜任,请让汲黯担任右内史。”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。

元狩二年三月戊寅日,丞相、平津侯公孙弘去世。壬辰日,汉武帝任命御史大夫、乐安侯李蔡为丞相,廷尉张汤为御史大夫。

献给一切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和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者
purfiles.com » 矫饰沽名尊位重,多疑记恨陷贤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