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舒力谏减酷刑,郑昌建言正律令

当初,汉武帝时,征调频繁,百姓困乏,穷苦之人触犯法律,纷纷作乱,无法平息。于是,汉武帝命张汤、赵禹之类酷吏制定法令,定出有关“明知有人违反法律但是不举报”以及“长官犯罪,其僚属连坐”等惩罚条例。对犯有给人定罪过严或者栽赃陷害之罪的官吏,往往从宽处理;而对那些宽释犯人的官吏则加重惩处。以后,很多奸猾的官吏玩弄法律,转相引用比照苛刻的判例,使法网日益严密,律令更加繁苛,法律文件堆得满桌满屋,主管官员根本看不过来。因此各郡、国在引用法令时出现混乱,有的罪行相同而处罚各异,奸猾官吏借机进行交易,索取贿赂。想使罪犯活命,就附会能让他活命的法令;想致其于死地,就引用使其非死不可的条文。人们议论法律,都认为冤屈太多而感到悲伤。
廷尉史钜鹿人路温舒上书汉宣帝说:“我听说春秋时代齐国因公孙无知弑杀齐襄公的祸乱,反而促使齐桓公兴起;晋国由于骊姬进谗引发的灾难,却成就了晋文公的霸业。近世我朝赵王遭遇不测,吕氏家族谋反作乱,反而促成孝文帝的功业,使其被尊为太宗。由此观之,祸患的发生,往往能造就圣明贤德之人。大乱之后,必然会出现与旧制迥然不同的变革,圣贤借此彰显上天的旨意。孝昭皇帝驾崩时没有子嗣,昌邑王又昏庸悖乱,这正是上天要造就圣明君主的征兆。据我所知,《春秋》极为重视正统传承,认为君主初登大位时应当格外谨慎。陛下刚刚登上至尊之位不久,与天意正相符合,应当改正前代的失误,以显示是继承正统,删去繁杂琐碎的法令条文,解除百姓的疾苦,以顺应天意。我听说秦朝有十项重大失误,如今有一项尚存在,即司法官吏的严苛。刑狱是天下重要的大事。被处死的人不可能复生,截断肢体的人也无法再接上复原,所以《尚书》中说:‘与其杀了那些无辜的人,倒不如偶尔失之宽纵。’如今司法官吏却并非如此,他们上下相争,都以苛刻为贤明,判刑严厉的,获得‘公正’的美誉,而执法平和的人,却往往多有后患。所以,负责司法事务的官吏都想将案犯定为死罪,并非憎恨犯人,而是保全自己的方法在于致人于死。因此,死人的血在街市上流淌,受刑的犯人一个接着一个,每年被判处死刑的人数以万计。仁慈圣明的人对此感到悲哀,太平盛世不能到来,都是由于这个原因。按照人之常情,平安的时候就愿意活着,痛苦的时候就希望死,严刑拷打什么样的口供都能得到!所以当囚犯无法忍受痛苦时,审案官就修饰词语进行暗示;审案官为使囚犯的供词对自己有利,就干脆清楚明白地告诉他应如何招供;为了怕向朝廷奏报时遭到批驳,就想方设法使定案的理由充分完备周密。上奏之后,既使是古代以善于审案定罪著称的皋陶听了,也会认为该犯是死有余辜。为什么呢?因为屈打成招,罗织捏造的罪行既多且明。因此,俗话说:‘既使是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作为监狱,也不能进去;将木头人做成审讯官,也不要去面对。’这些都是人们对严刑酷法痛心疾首的悲愤之词。希望陛下减省法令,放宽刑罚,太平之风才能呈现于当今。”汉宣帝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。

廷尉史钜鹿人路温舒上书汉宣帝说:“我听说春秋时代齐国因公孙无知弑杀齐襄公的祸乱,反而促使齐桓公兴起;晋国由于骊姬进谗引发的灾难,却成就了晋文公的霸业。近世我朝赵王遭遇不测,吕氏家族谋反作乱,反而促成孝文帝的功业,使其被尊为太宗。由此观之,祸患的发生,往往能造就圣明贤德之人。大乱之后,必然会出现与旧制迥然不同的变革,圣贤借此彰显上天的旨意。孝昭皇帝驾崩时没有子嗣,昌邑王又昏庸悖乱,这正是上天要造就圣明君主的征兆。据我所知,《春秋》极为重视正统传承,认为君主初登大位时应当格外谨慎。陛下刚刚登上至尊之位不久,与天意正相符合,应当改正前代的失误,以显示是继承正统,删去繁杂琐碎的法令条文,解除百姓的疾苦,以顺应天意。我听说秦朝有十项重大失误,如今有一项尚存在,即司法官吏的严苛。刑狱是天下重要的大事。被处死的人不可能复生,截断肢体的人也无法再接上复原,所以《尚书》中说:‘与其杀了那些无辜的人,倒不如偶尔失之宽纵。’如今司法官吏却并非如此,他们上下相争,都以苛刻为贤明,判刑严厉的,获得‘公正’的美誉,而执法平和的人,却往往多有后患。所以,负责司法事务的官吏都想将案犯定为死罪,并非憎恨犯人,而是保全自己的方法在于致人于死。因此,死人的血在街市上流淌,受刑的犯人一个接着一个,每年被判处死刑的人数以万计。仁慈圣明的人对此感到悲哀,太平盛世不能到来,都是由于这个原因。按照人之常情,平安的时候就愿意活着,痛苦的时候就希望死,严刑拷打什么样的口供都能得到!所以当囚犯无法忍受痛苦时,审案官就修饰词语进行暗示;审案官为使囚犯的供词对自己有利,就干脆清楚明白地告诉他应如何招供;为了怕向朝廷奏报时遭到批驳,就想方设法使定案的理由充分完备周密。上奏之后,既使是古代以善于审案定罪著称的皋陶听了,也会认为该犯是死有余辜。为什么呢?因为屈打成招,罗织捏造的罪行既多且明。因此,俗话说:‘既使是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作为监狱,也不能进去;将木头人做成审讯官,也不要去面对。’这些都是人们对严刑酷法痛心疾首的悲愤之词。希望陛下减省法令,放宽刑罚,太平之风才能呈现于当今。”汉宣帝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。

涿郡太守郑昌上奏章说:“如今圣明的君主亲自审理案件作出终审判决,即便不设立廷尉平的官职,司法审判也能公正严明;但要为后世确立规范,不如从修订完善法律条文着手。各项律令一旦明确制定,百姓自然知晓如何避免触犯国法,奸猾官吏也就无从舞弊。现在不从根本制度上进行改革,反而设置廷尉平在枝节问题上补救,倘若朝政稍显松懈,陛下对案件裁决稍有倦怠,廷尉平便会擅权枉法,成为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。”

献给一切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和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者
purfiles.com » 温舒力谏减酷刑,郑昌建言正律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