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褒颂贤辅圣主,明君得才治国兴

当初,汉宣帝听说王褒很有才干,召见他,命他作了一篇《圣主得贤臣颂》。文中说到:“贤能之士,实乃治国之利器。任用德才兼备的官员,既能简化政务流程,又可收获显著成效;如同使用锋利的工具,往往事半功倍。倘若工匠所用器具粗钝,纵使耗尽体力、终日操劳也难成器;若得精良工具,方能锻造出‘干将’这般绝世宝剑。假使让目力超群的离娄负责测量,请巧匠鲁班执笔划线,即便建造五重楼台,丈量百亩土地,也断无分毫差错,此乃知人善任之效。愚人驾驭劣马,纵然勒断缰绳、抽折马鞭也难以前行;若换成千里良驹驾车,由善御的王良与精于造车的韩哀侯共同驾驭,纵使环游天下,万里之途也不过转瞬即至,这般神速是何缘故?因为人和马相得益彰。所以,身着凉爽麻布衣的人,不会因为盛夏的酷热而觉得痛苦;身着温暖厚实柔软的貂、狐皮衣的人,无需因严冬的寒冷而担忧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他们有相应的工具而容易防备。贤人、君子,也正是圣明的君王易于治理天下的工具。从前,周公为了接待宾客,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,沐浴一次要束起三次头发,所以才会出现监狱空闲的盛世;齐桓公在庭中燃起火炬,为的是不分昼夜地接待贤士,所以才能九合诸侯,称霸天下。由此看来,身为君主,只有先是不怕辛苦地寻访贤才,之后才可以享受贤才带给他的安逸。身为人臣也是如此。过去,有才能的人未被君王重用时,即便献上良策也得不到采纳,提出谏言也无人听从;担任官职难以发挥所长,遭受贬谪也并非因为自身有过错。正因如此,伊尹曾背着炊具担任厨子,姜太公曾手持屠刀宰割牲畜,百里奚曾被用五张羊皮交易,宁戚曾从事喂牛的工作,这些贤士都经历过类似的困境。直到遇见圣明的君主,他们的谋略方能契合君王心意,劝谏即刻获得采纳,无论进退都能彰显忠诚,任职时亦可尽展才华,因而能获得君主赐予的爵位封地,使家族荣耀显赫。由此可见,世上必先有明君,而后方能涌现贤臣。虎啸而兴风,龙飞而生云,蟋蟀到秋天才鸣叫,甲虫在阴湿处才会出现。《易经》上说:‘飞龙在天,有利于选拔贤才。’《诗经》上说:‘济济贤才,生于周国。’所以,世道太平,君主圣明,才俊之士自会来临。君王勉力于上,人臣恭谨于下,聚精会神,相得益彰,即使用伯牙演奏他的‘递钟’名琴,逢蒙使用他的‘乌号’神弓也不足以比喻君臣之间的融洽。所以圣主必须等待贤臣来辅佐,才能光大功业;贤臣只有等待圣主的赏识,才能显示才干。上下互相需要,彼此欣悦,这是千年一次的际遇,言论见解无所猜疑,犹如羽毛遇到顺风,巨鲸纵横大海,如此得意,那么何禁不止,何令不行?圣贤的教化,必将传播四方,永无穷尽。所以,圣主不必处处窥望就已看得明白,不必时时侧耳就已听得清楚,使天下太平的责任已经尽到,安乐悠闲的愿望已经实现,祥瑞自然降临,寿命自然无疆,何必像彭祖那样俯仰屈伸,像王侨、赤松子那样呼吸吐纳,去寻觅与世隔绝的仙境呢!”此时,汉宣帝颇喜好神仙之术,所以王褒在文中特别提及。

献给一切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和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者
purfiles.com » 王褒颂贤辅圣主,明君得才治国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