贡禹迂腐谈节俭,小道之言甚浅显
汉元帝以前听闻琅邪王吉、贡禹都十分通晓儒家经典,品行清廉,就派使者征召他们二人到京师长安。王吉在半路上因病去世。贡禹到达后,被任命为谏大夫。汉元帝数次虚心地向他请教怎样治理国家,贡禹说:“古代的统治者崇尚简朴,仅收取十分之一的田赋,此外再无其他苛捐杂税和劳役负担,百姓们因此都能安居乐业。在高祖、孝文帝和孝景帝执政时期,后宫侍女不过十余人,皇家马厩里的马匹也只有一百多匹。然而到了后世,奢侈之风愈演愈烈。臣僚们也渐渐开始效仿这种风气。依我之见:虽然要完全恢复到上古时期的淳朴状态确实不易,但至少应当借鉴古人的做法,提倡节俭之风。既然宫殿已经修建完毕,木已成舟难以更改,那么在其他方面的开支上,还是应当尽量节约。从前在齐郡设立的皇家织造作坊,每年为宫廷缝制的精美丝绸服饰,仅仅装满十个竹箱;而现在,齐地这三家织造工坊的工匠各自就有几千人,一年耗费的银钱多达数万,皇家马厩里豢养的马匹,数量也接近万匹。汉武帝在位时,还大举征选数千名美貌女子充实后宫。待他驾崩之时,随葬的金银珠宝、珍禽异兽、鱼鳖等物竟达一百九十种之多;所有嫔妃宫女,都被遣送至陵园终身守陵。到了汉宣帝下葬时,陛下竟无法提出任何节省开支的建议,群臣也都沿袭旧制,实在令人扼腕叹息!这种奢靡之风席卷全国,娶妻纳妾的数量,往往远超常规。某些诸侯王的姬妾多达数百人,豪强官吏与富商巨贾,有的也蓄养着数十名歌伎舞女。因此,闺房内怨女增多,单身汉也随之增加。至于庶民百姓,丧葬时将钱财当作随葬品大量埋于地下。这种过失,应由上面负责,全是大臣们一切援例的结果。我恳请陛下认真研习古代治国之道,奉行节俭原则,大幅削减御用车驾、服饰及各类用度的开支,至少要减少三分之二。从后宫甄选贤良淑德的佳丽,保留二十人即可,其余的都让她们返回家乡。那些在陵园守灵却未曾生育的宫女,应当全部遣散。皇家马匹数量控制在数十匹以内,仅保留长安城南苑作为狩猎场地。眼下天下正遭遇饥荒灾年,难道不该竭尽所能缩减用度,将节省下来的财物用于救济苦难百姓,以此顺应天意吗?上天赐予人间圣明君主,是为了造福天下苍生,绝非仅供君主一人享乐。”元帝采纳贡禹的建议,便下了诏书,命令各离宫别馆,凡是所不常居住游幸的,都不再去补修整理;还要掌管天子车马的太仆,减少喂食粮谷的马匹;掌管天子山林池苑的水衡都尉,减少肉食的野兽。
臣司马光说:忠臣侍奉君主时,应当劝谏君主去解决那些棘手的问题,至于简单易行之事,稍加努力就能纠正;只要君主能克服自身不足,其优点自然就会彰显。汉元帝登基之初便向贡禹虚心请教,贡禹本应优先处理最紧迫的政务,次要事务可以稍后商议。当时朝廷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君主优柔寡断、奸臣当道,然而贡禹对此却未进谏;至于谦逊克己、勤俭节约这些汉元帝本就具备的美德,贡禹反倒不厌其烦地反复规劝,这究竟是为何?倘若他的才智连这般道理都不明白,又怎能配得上贤臣之名?若是他心知肚明却故意避而不谈,那罪过就更为深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