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臣共谋匡政道,宦竖阴结起祸端

春季,正月,汉元帝前往甘泉宫,在泰畤举行祭天仪式。乐陵侯史高以外戚身份执掌尚书台事务,前将军萧望之与光禄大夫周堪担任其副手。萧望之乃当世著名儒学大家,与周堪都曾担任过元帝的老师,师生情谊深厚。元帝对二人极为倚重,经常设宴召见,共同探讨历代王朝的兴衰得失,商议治国安邦之策。萧望之还举荐了精通儒家经典、品行高洁的宗室成员刘向,这位原任散骑谏议大夫的学者被擢升为给事中,与侍中金敞一同随侍君侧,匡正元帝的过失。四人同心合力,筹谋商议,规劝引导元帝实行古代制度,打算多方纠正政治上的失误,元帝对此心意向往,且纳用其言。史高不过在高位上充数罢了,因此跟萧望之有了嫌隙。
中书令弘恭与仆射石显,自汉宣帝时期起便执掌朝廷机要事务,对律令条文了如指掌。元帝继位后体弱多病,考虑到石显长期担任要职,又是宦官身份,既无姻亲牵绊,也无骨肉至亲,在朝中毫无朋党,且办事精明强干,值得信赖,便将朝政大权委任于他。所有政务不论大小,都先由石显呈报,再由皇帝最终裁决。由此石显的权势凌驾于众臣之上,满朝文武无不对他毕恭毕敬。石显生性机敏聪慧,善于揣摩皇帝深藏的心思。但他内心阴鸷歹毒,惯用模棱两可的言辞构陷他人,即便细微嫌隙也会借法律之名大肆报复。他与车骑将军史高相互勾结,每逢商议国事,总是固守旧制,拒不采纳萧望之等人的建议。
之等人憎恶许嘉、史高的骄奢,又痛恨弘恭、石显的专权,于是向元帝建议:“中书是施行政务的重要所在,是国家的权力中枢,应该选用贤明公正的人去担任中书令。武帝时,因在后宫游逸宴乐,所以便任用了宦官,这是与古圣王的体制不相符合的。现在应该要去罢黜在中书里的宦官,以符合刑人不在君侧的古义。 ”这项建议激化了萧望之与史高、弘恭、石显的矛盾。而元帝刚即位不久,谦让谨慎,不想轻易改变祖先的安排。所以这件事久议不决,最后还是把刘更生由中朝调出,改任外朝官宗正。
萧望之、周堪多次向元帝推荐著名学者和秀才,作为谏官人选。会稽郡人郑朋试图投靠萧望之,于是上书元帝,揭发车骑将军史高派遣门客到各地营私,以及许、史两大家族子弟的罪恶。元命把这份奏拿章给周堪过目,周堪建议说:“命令郑朋在金马门等待召见。”郑朋遂上一份签呈给萧望之,说:“如今将军为国家运筹帷幄,是满足于达到管仲、晏婴那样的成就就止步,还是立志要废寝忘食地奋斗,直至建立周公、召公那样的功业才罢休?若仅以管仲、晏婴的功绩为满足,那我便告老还乡,回到延陵看守祖坟终此余生。倘若将军决心复兴周公、召公的伟业,日夜兼听各方谏言,我或许愿意竭尽绵薄之力相助。”萧望之开始接见郑朋,推心置腹相待。可是不久就看出他是一个投机取巧的邪恶之徒,与他断绝了往来。郑朋是楚地土人,由失望而怨恨,于是就改而投靠许嘉、史高。对他过去所做的事解释说:“那全是周堪、刘向指使我做的,我远在函谷关以东,如何能得知朝廷里的事?”侍中许章,于是奏请元帝亲自召见郑朋。在跟元帝对话后,郑朋出了皇宫,宣称:“我向圣上检举萧望之有五项小过,一项大罪。”待诏华龙,品行恶劣,也想加入周堪等人组成的派系,周堪等不肯接纳。华龙就与郑朋勾结在一起。
弘恭、石显命令郑朋、华龙联合控告萧望之等密谋罢黜车骑将军史高,使圣上疏远许、史两大家族。等到萧望之休假那天,郑朋、华龙把奏章呈递。元帝交付弘恭查办。在询问萧望之时,萧望之回答说:“外戚身居高位,大多荒淫无度奢侈浪费,我希望圣上能够疏远他们,目的是为了匡正国家,并不存在什么奸邪的念头。”在取得口供后,弘恭、石显联合上奏说:“萧望之、周堪、刘更生,结党营私,互相称许推荐,多次诋毁国家重臣,离间陛下的骨肉至亲,图谋控制朝廷,独揽权势。作为一个臣子是不忠。陷陛下于不义是无道。请派谒者把全案移送廷尉”当时元帝即位不久,不了解移送廷尉是关进监狱,于是就批准了奏请。后来,元帝要召唤周堪、刘更生,左右回答说:“他们已被逮捕关押。元帝大惊说:“不是就让廷尉问话吗!”因此责备弘恭、石显,二人都叩头请罪。元帝说:“快请他们出来办公!”弘恭、石显唆使史高对元帝说:“陛下即位不久,没有凭借德行而闻名于国内,反而先用法律惩处师傅。既然已将九卿、大夫级官员下狱,倒不如就此将他们免职。”元帝于是下诏给丞相、御史前将军萧望之,作过我八年的师傅,没有其它罪过,只因年纪已老,记忆力减退,赦免他的罪过,撤销他的前将军、光禄勋职务,而周堪、刘向全部免官,贬为庶人。”
汉元帝再一次征召周堪、刘向,打算任命他们为谏大夫;弘恭、石显从中干涉,于是元帝任命二人为中郎。
元帝一直非常尊重萧望之,想请他担任丞相。弘恭、石显,与许史两大家族的子弟,以及侍中、诸曹,都嫉妒萧望之等人。而这时刘更生指使他的外亲,就地震灾难,上书说:“地震发生,大概是针对弘恭等来的,而不是因为三个老匹夫。臣虽愚钝,却以为应当罢黜弘恭、石显之流,以此惩戒压制忠良之罪;同时擢升萧望之等人,为贤能之士开辟进用之路。若能如此施行,则太平盛世之门必将敞开,灾祸的根源自然也就被阻断了。”奏章呈上之后,弘恭、石显怀疑是刘更生干的,要求元帝准许追究其中的奸诈真相。据查,果然受到刘更生指使,于是逮捕刘更生,囚禁于牢狱,免官,贬为平民。

献给一切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和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者
purfiles.com » 师臣共谋匡政道,宦竖阴结起祸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