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章上奏陈祸患,奸相诈弱复专权
当时,大将军王凤掌握国家大权,成帝谦让软弱,没有实权。成帝身边的侍臣,曾向他推荐光禄大夫刘向的幼子刘歆,说他博学卓识有奇才。成帝召见刘歆,刘歆为他诵读诗赋。成帝非常喜欢他,想任命他为中常侍,命左右取来中常侍的衣冠,正准备行拜官礼时,左右侍从之人都说:“还没有让大将军知道。”成帝说:“这是小事,何必通报大将军!”左右之人叩头力争,于是成帝便告诉了王凤。王凤认为不可以,此事便作罢。王氏子弟全都当上卿、大夫、侍中、诸曹,分别占据显官要职,达官显贵充满朝廷。杜钦见王凤过于专权,告诫他说:“我希望将军采用周公谦恭谨慎的态度,减少穰侯的威势,放弃武安侯的贪婪,不要让范睢之流能够从中挑拨!”王凤不听。这时,成帝没有继嗣,身体又常患病。定陶王刘康来朝见,太后与成帝禀承先帝的遗愿,待他十分优厚,给予的赏赐是其他诸侯王的十倍,对当初夺嫡之事,也不存丝毫芥蒂。成帝把他留在京师,不让他归国,还对他说:“我还没有儿子,人命无常,终有死的一天,一旦有了什么意外,我们将不可能再有相见的机会,你便长留在我身边陪伴我吧!”后来,成帝病情渐渐减轻,刘康于是留居在封国驻京府邸,日夜进宫服侍成帝,成帝对他十分亲近看重。大将军王凤对刘康留居京师感到不方便,恰好发生日食,王凤就乘机说:“发生日食,是阴气过盛的征象。定陶王虽亲,按礼应当在自己的封国当藩王。如今留在京师侍奉天子,是不正常的,因此天现异象发出警告。陛下应遣送定陶王返回封国!”成帝无法违抗王凤,只好同意。刘康辞行,成帝和他相对流泪而别。王章一向刚直敢言,他虽由王凤举荐,但不赞成王凤专权,不亲近依附王凤。他上密封奏书说:“发生日食,应该将责任全都归咎于王凤专权,蒙蔽圣上。”成帝召见王章,进一步询问。王章回答说:“上天行事明察秋毫,既庇护良善之人,也惩罚奸恶之徒,常以吉兆或灾象作为应验的征兆。如今陛下因膝下无子而召定陶王入京亲近,实为延续宗庙香火、稳固社稷根基之举,既顺应天道,又抚慰民心,此乃明智至善之策,理当获得上天降下祥瑞,怎会引发灾异!所谓灾异显现,实因权臣独断专权所致。现闻大将军将日食天象归咎于定陶王,意图使其返回封地,若此举意在使天子孤立无援,以便其独揽朝政、满足私欲,则此人绝非忠良之臣。况且日食之象,本是阴盛阳衰之征,其过当在臣子擅权而凌驾君王。如今朝廷大小政务皆由王凤独断专行,天子竟无半点决策之权。王凤非但不反躬自省,反而诿过于忠良,执意将定陶王远遣封地。况且王凤欺君罔上之事,远不止于此。前任丞相、乐昌侯王商本是先帝近亲,为人敦厚正直,德高望重,身为国之柱石,宁折不弯,誓不向王凤屈膝妥协,最终竟被王凤以闺阁私事构陷罢官,含恨而终,百姓无不为之痛惜。再如王凤明知其妾妹张美人乃有夫之妇,按礼制本不该侍奉君王,却谎称此女宜子,强行送入后宫,为其妾妹谋取私利;然而据闻至今张美人仍未怀有身孕。就算是羌人、胡人,还要将头胎婴儿杀死,以此来洗清女人的肠肚,让未来所生之子有着纯正的血统,更何况是天子,怎么能够亲近已经嫁过人的女子!上述三件全是大事,也是陛下自己亲眼所见,足以知道其他没有看见的。不可以让王凤长时间掌管国事,应该让他退官回家,挑选忠良贤能的人代替他!”自从因王凤的弹劾,王商被罢黜,到后来遣送定陶王归国,成帝心里一直郁愤不平,此时听了王章的话,有所感触而醒悟,打算采纳他的建议。成帝对王章说:“要不是京兆尹直言,我就听不到关于国家大计的真实情况。何况只有贤能的人才知道贤能的人,还请你试着为我寻找一位可以辅政的人。”于是王章再上密封奏书,举荐信都王刘兴的舅父、琅邪太守冯野王,说他忠诚正直,又富于谋略。汉成帝早在东宫为太子时,就常听闻冯野王贤名,即位后有意让其取代王凤执掌朝政。每当召见王章议事,成帝必屏退左右侍从。不料太后侄孙、侍中王音暗中窃听,将王章所奏之事悉数密报王凤。王凤闻讯惶恐不安,其谋士杜钦遂建议他搬离大将军府邸,返回原先侯府居住,并上呈辞表恳请致仕,奏章字字哀切。太后得知此事垂泪不止,竟至废寝忘食。因成帝自幼深受王凤照拂,终究不忍褫夺其职,遂下诏温言抚慰,强令其留任辅政。王凤由此重掌权柄,再度把持朝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