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福痛陈兴汉法,成帝拒谏启亡机
十二月,山阳铁官徒苏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击并杀死长吏,盗取军械库武器,自称为将军;途经十九个郡国,将东郡太守以及汝南都尉杀死。汝南太守严抓捕并斩杀了苏令等人。严因此被提拔为大司农。因而南昌尉、九江人梅福上书道:“汉高祖当年虚心纳谏,唯恐错过良言;他接受劝谏如同转动圆物般顺畅,采纳建议时不苛求献策者必须才德兼备,论功行赏也不计较对方平日的品行。正因如此,陈平虽曾是逃亡之徒,却得以成为核心谋士;韩信从普通士卒中脱颖而出,最终受封大将军。这使得天下贤才纷纷投奔汉室,竞相贡献奇谋异策。聪慧者倾尽智谋,愚钝者亦竭力进言,勇者奋不顾身彰显气节,怯者亦勉励自己誓死效忠。汇聚四海之智,凝结八方之力,故而灭秦易如拾芥,败楚宛若拾遗。这正是汉高祖所向披靡的根本原因。孝武皇帝同样乐于接纳忠言直谏,尤其欣赏真知灼见,封爵不必等待孝廉举荐,行赏无需非得显赫战功。所以,天下百姓人人奋发图强,竭尽全力奔赴朝廷,渴望为国效力的贤才多如繁星。此时正是汉朝人才鼎盛之际。倘若孝武皇帝能采纳这些能人志士的治国良策,太平盛世指日可待。可惜当时连年征战,尸骨遍野,朝廷却沉溺于征讨胡越的快意之中,以致淮南王刘安趁机谋反。其阴谋之所以败露未能得逞,正是因为朝中贤臣云集,使其党羽势单力薄,最终无人敢响应附和他的叛乱计划。现在,百姓窥探国家的空隙,趁机起来谋反的,是蜀郡之人。及至山阳县逃亡的役徒苏令群伙,肆意蹂躏名城大郡,四处网罗党羽,搜罗追随者,却毫无畏惧潜逃之意。究其根源,皆因朝廷大臣威望不足,致使他们肆无忌惮;国家权威衰微,竟使草莽之徒也敢与朝廷抗衡。人才,是国家重要的工具。获得人才,国家的分量就增加;丧失人才,国家的分量就会减轻。《诗经》说:‘济济一堂的人才,才让文王得以安宁。’我这般卑微如草芥之人,本不该妄议朝政大事。只是忧心他日战死沙场,尸骨与士卒混杂掩埋,故多次上书求见,却始终未获恩准。昔日齐桓公在位时,有人进献九九算术之法,桓公不以事微而拒见,实为借此招揽贤士进言。而今臣所陈之事,远非九九算术可比,陛下却已三次拒臣于门外——这正是天下英才裹足不前的缘由啊。想当年秦武王尚武,任鄙便叩关自荐;秦穆公图霸,由余即投效明君。倘若陛下如今想要广纳天下贤才,对于上书求见的百姓,应当准许他们前往尚书处陈述见解。若所提建议确有可取之处,不妨授予微薄官职作为奖赏,赐予些许丝帛以示恩宠。如此施行,则天下英才自当吐露心声,竭诚进谏;圣上亦能日日听闻治国良策,使天下大治,四海升平之景象必将清晰呈现。陛下有天下四海之广大,士民之无数,能够进言的人一定极多。然而其中的俊杰人物,评点世事、叙说政务,论言成文,质证于先贤圣哲不出谬误,施行于当世也与时务相符合,像这样的人就已寥寥无几了。因而官爵俸禄及绢帛之物,好比如天下的磨石,高祖用其来激发世人、磨砺鲁钝的人。孔子说:‘工匠想完成好他的活计,必先让手中的工具锋利。’至于秦朝就不是这样,张设诽谤诬陷的罗网,反为我汉朝驱赶人才;倒持太阿宝剑,却授给楚人以剑柄。所以,只要不失掉剑柄,天下虽有不顺,没有人敢触其锋芒,这是孝武皇帝之所以开拓疆土建立功绩,成为汉朝世宗的原因。
“如今圣上既不采纳天下人的谏言,又对进谏者施以严刑。即便是凶猛的鸢鹊遭到伤害,也会使祥瑞的仁鸟纷纷远避;愚昧之人遭受刑罚,智者自然更会退避三舍。近来有百姓上书言事,因所议之事无关紧要而触犯律法,廷尉便大肆追查处死。自阳朔年间至今,天下人皆以进言为畏途,朝廷之上此风尤甚,百官唯唯诺诺曲意逢迎,再无人敢于秉公直言。这般情形,难道还不明显吗?请任意取来百姓上书,将陛下觉得还不错的挑出来,试着交到廷尉那里去处理,廷尉一定会说:‘这不是应当说的话,犯下大不敬之罪。’用这种做法测试,就一切都明白了。已故京兆尹王章秉性忠直,敢于在朝堂之上与天子据理力争。当年孝元皇帝特意提拔他,正是为了激励那些敢于直言的能臣,以此匡正朝堂上的歪风邪气。然而到了陛下这里,不仅将王章处死,更连累其妻儿老小一并遭殃。惩治罪过本当止于本人,王章所犯并非谋逆大罪,却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。如此行事,必将挫伤忠臣的骨气,让谏臣们噤若寒蝉。群臣虽心知此事不妥,却无人敢仗义执言。普天之下皆以进谏为畏途,这才是社稷最大的祸患啊!希望陛下沿袭高祖的做法,将秦王朝那种覆亡的道路彻底断绝,废除因为所说的事不重要而被判有罪的法令,颁布进言无需忌讳的诏书,广泛地阅览和听取意见,甚至听取那些疏远以及卑贱之人的提议,让深藏的智士不会隐蔽,疏远的贤才不会被阻塞。所谓‘四门洞开,招致贤才,肯观四方,眼亮心明’,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补救,未来还可以迎头赶上。而今君主的意志和威严遭到侵犯和剥夺,外亲的权势一日比一日重;陛下看不见他们的实际作为,但愿能观察到映射出来的影子。自建始年间以来,日食、地震,不隐瞒地说,是春秋时期的三倍,而水灾的次数,更是无法相比。阴盛阳衰,就连铸钱的铜铁也如星飞,这是怎么样的情景呢?汉朝兴建以来,江山社稷出现过三次危机,吕氏、霍氏、上官氏三家,都是皇太后的娘家。亲爱自己亲人的原则,以保全他们为上,应当给他们安排个贤良的师傅,教授以忠孝之道。而今却给他们安排在尊贵娇宠的位置,授予魁首的权柄,使之骄横犯逆,以至于最后被诛灭,这反而成了失掉亲人之爱的大祸殃了。虽是霍光那样的贤臣,都不能保证子孙的安全,故而朝廷的权重之臣一旦更换世代就更危险了。《尚书》说:‘不要以为星火始燃,还很微小,不必介意,一时炽盛,就无法扑灭了。’如果等到臣势凌驾君上,臣权隆盛于君主时,再去设法防患,那就来不及了!”结果皇上并不采纳他的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