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彪陈命谏隗嚣,窦融效顺归东汉

隗嚣说:“先生讲的周朝、汉朝的形势是对的,至于只看见愚昧的人习惯于刘氏宗室统治的缘故,就说汉朝一定复兴,看法就不周密了。从前,秦朝失去了天下,刘邦奋起而夺得天下,当时的老百姓又能知道汉朝吗?”于是班彪为他撰写了《王命论》,用深刻的话进行讽喻,劝告隗嚣说:“从前,尧把天下禅让给舜时说:‘上天的命数降临在你身上。’舜也将同样的话告诉禹。至于后稷、契,他们都辅佐唐尧、虞舜,一直到商汤、周武王而拥有天下。刘姓继承的是尧的大业,尧是火德,而汉朝承袭下来,刘邦有赤帝儿子的符命,因此被鬼神祝福供奉,天下全都归附于他。由此可以说,从未见过命运没有基础,功德不为人所记,而能够崛起处在帝王之位的。按照世俗的观点,看到刘邦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登上皇帝的宝座,不明白其中的缘故,甚至认为争夺天下就像追逐奔跑的鹿,幸运腿快的就能捉到,却不知帝王的权力自有命运注定,不能凭借智慧和力量追求。可悲呵,这就是世上所以多有乱臣贼子的原因。饥饿的流民在路途上挨饿受冻,他们的愿望不过是能有一点钱,然而最终辗转死于沟壑。为什么?因为贫穷也是命运注定的。况且天子的尊贵,拥有富饶的四海,受到神明的护佑,这个位置能够随意占据吗!所以,虽然国家遇到忧患和战乱,有的人窃取了权力,但是勇猛如同韩信、英布;强大如同项梁、项羽;成功如同王莽,尚且最终败亡,被烹杀斩首,剁成肉酱,肢体分裂。又何况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尚且比不上这几个人,却想要暗中谋求天子的尊位呢!从前陈婴的母亲考虑到陈家世代贫寒,骤然显贵恐有不祥之兆,因而劝阻陈婴称王自立。而王陵的母亲预见到汉王刘邦必将一统天下,竟不惜伏剑自尽,以此坚定王陵追随刘邦的决心。仅凭两位妇人的远见卓识,就能洞察天下大势,明辨祸福吉凶,既保全了家族世代绵延,又使事迹永载史册,更何况是胸怀大志的男子汉呢!由此可见,贫贱富贵虽由天定,但吉凶祸福却取决于自身抉择。陈母能预见败亡之兆,王母能识得兴隆之主,细究这两桩往事,帝王之业的归属便昭然若揭。加之高祖刘邦为人宽厚睿智、仁德宽宏,更兼知人善任:用膳时能吐出食物,虚心采纳张良的谋略;洗脚时能立即起身,恭敬聆听郦生的谏言;在军中破格提拔韩信,对逃亡来投的陈平予以重用。正因他能让天下英雄尽展所长,使各方谋士畅所欲言,方才成就了开创大汉王朝的宏伟基业。至于灵验的预兆,瑞符的应验,这种事很多。所以韩信、张良认为是上天授予,而不是由于人的力量。英雄如果知道觉悟,有远大的眼光,深入的见识,学习王陵、陈婴知道自己的本分,去除韩信、英布非分的贪图,抵拒追鹿先得的愚昧之说,明白帝位的传授是有一定的规则,不要贪取不能得到的妄想,而被陈、王二母所讥笑,那么,福泽就能流传给子孙,官禄也就能永远享有了!”隗嚣不听班彪的劝告。班彪于是躲避到河西。窦融任命他当从事,十分礼敬尊重。班彪于是替窦融谋划,使窦融专心一意为东汉朝廷效力。

当初,窦融等人听说光武帝的威望与德行,内心非常向往东方,因为河西与京师相隔遥远,自己不能亲自前往联系,于是从隗嚣那里接受建武年号和正统历法,隗嚣一并授给他将军印信和绶带。隗嚣表面上顺应众望,实际上怀有二心,他派善辩之士张玄劝说窦融等人道:“更始的大事已经成功,但很快又灭亡,这是刘氏一姓不能再起的证明。如果马上就认定君主,隶属于他,一旦受到束缚和制约,自己就会失掉权力。以后跟着他败亡,后悔莫及。当今英雄豪杰相互竞争,胜败未定。我们应当各守地盘,和陇西隗嚣、西蜀公孙述结成合纵联盟。搞得好可以成为战国时代的六国之一,搞不好也可成为南海尉佗。”窦融等召集豪杰们商议,其中有见识的人都说:“当今皇帝的名字,在预言书中可以看到,前辈的法术大师谷子云、夏贺良等都认为,汉朝有再度兴起的祥瑞征兆,所以刘歆改名为刘秀,希望应和预言书上的话。等到王莽末年,西门君惠谋划拥立刘歆做皇帝,事情败露被杀。西门在被绑缚刑场的途中,对围观的人说:‘预言书上的话不错,刘秀的确是你们的君主!’这是近年发生的事,人人皆知,大家亲眼所见。何况当今号称皇帝的几个人中,刘秀拥有的土地最多,兵力最为强盛,军令最为严明。观察预言书上的话,考察世间的事情,其他姓氏的人恐怕不能担当君主。”大家商议,有的赞同,有的反对。窦融于是决定归顺东方的刘秀,派长史刘钧等人带着给刘秀的信到洛阳去。在这之前,刘秀也派使者给窦融送信招致他。刘秀的使者在路上遇到刘钧,就和刘钧一起返回洛阳。刘秀见到刘钧十分高兴,和他以礼相见,设宴款待,然后,让他回去汇报,赐给窦融诏书说:“现在益州地区有公孙述割据,天水郡则由隗嚣将军掌控。蜀地军队与汉军正在激烈交战,而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完全取决于将军您的抉择,您的一举一动都将产生决定性影响。由此看来,将军您想要支持哪一方的力量,其重要性岂是能够简单衡量的!若您立志效仿齐桓公、晋文公建立霸业,辅佐我们实力尚弱的政权,就应当全力以赴完成这项伟业。倘若您希望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,采取合纵连横的外交策略,也应当当机立断做出决断。如今天下尚未统一,你我两方领土并不接壤,本就不是必须兵戎相见的敌对关系。如今那些议论时局的人,必定会提出类似当年任嚣建议赵佗掌控岭南七郡那样的计策。须知君主可以划分疆土,却无法分割民心,大家不过是各自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罢了。”于是任命窦融当凉州牧。诏书传到河西,整个地区震惊,认为天子明察,远到万里之外。

隗嚣夸耀自己,矫饰弄巧,常常自比周文王。他和将领们商议,想要称王。郑兴说:“昔日周文王虽已掌控天下三分之二的疆域,仍向殷商俯首称臣。周武王会盟八百诸侯时,众人未经商议便自发聚集,武王却仍选择暂缓伐纣以待天时。汉高祖刘邦即便历经多年征战,仍以沛公之名号令三军。而今您虽德行昭著,却无周室累世积攒的天命;虽威名远播,却乏高祖开疆拓土的功业。若执意强求不可为之事,只怕会招致灾祸加速降临,此举实在不可取啊!”隗嚣于是放弃自己的打算。后来隗嚣又大量任命官员,以示自己的尊严和高贵。郑兴说:“中郎将、太中大夫、使持节官,都是帝王的规格,不是臣子所应设置的。对实际并无好处,对名义却有损害,不是尊重主上的本意。”隗嚣很不满意,但也只好作罢。当时关中诸将屡次上奏,陈述征讨蜀地的可行性,光武帝特意将这些奏章转示隗嚣,意在借机试探其忠诚度,令其出兵伐蜀以证心迹。隗嚣却上疏极力强调三辅防务空虚,加之北方边境尚有刘文伯牵制,实非图谋蜀地的良机。光武帝由此洞察隗嚣首鼠两端之意,识破其阻挠天下一统的用心,遂逐步削减礼遇规格,以正君臣纲常。鉴于隗嚣与马援、来歙交谊深厚,光武帝屡遣二人为使往来劝说,敦促其入朝觐见,并许以显爵厚禄。隗嚣虽接连遣使呈递措辞谦卑的奏表,自称无功无德,声称待天下太平便归隐故里,实则虚与委蛇。待来歙再度奉命劝说其遣子入侍时,恰逢刘永、彭宠相继败亡,隗嚣迫于形势,方遣长子隗恂随来歙入朝。光武帝当即授隗恂胡骑校尉之职,赐封镌羌侯以示恩宠。郑兴趁隗恂之行,请求返回故乡安葬父母,隗嚣不同意,却让郑兴迁居舍,增加俸禄和礼遇。郑兴来见隗嚣,说:“我如今因为父母没有安葬,请求返回家乡。如果以增加俸禄,迁移住所,就改变主意留下来,是用双亲做诱饵,太无礼了!将军怎么能够任用这样的人呢?我情愿留下妻子儿女,只身返回故乡安葬双亲,将军还猜疑什么呢?”隗嚣于是允许郑兴和妻子儿女一起东行。马援也带着家属随同隗恂东回洛阳,因为所带的宾客太多,请求在长安上林苑垦田耕种,刘秀准许。

隗嚣的将领王元认为天下胜败还不能预料,不愿意专心经营境内,劝说隗嚣道:“昔日更始帝建都长安时,四方豪杰云集响应,天下百姓翘首期盼太平盛世。然而一朝倾覆,将军您竟至无处容身。如今南方有公孙述割据,北方有刘文伯称雄,江湖山海之间更有十余路豪强各自称王。若听信腐儒之言,舍弃诸侯基业,将身家性命托付于危如累卵的朝廷以求自保,这无异于重蹈覆辙。现今天水郡物阜民丰,兵强马壮,臣愿为大王扼守险要,东据函谷关以成霸业,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。即便大业未成,亦可养精蓄锐,据险固守,静观时变。纵使王图霸业难成,退而求其次亦足以雄踞一方。切记:蛟龙离不得深渊,若失却腾云驾雾之能,便与地上蚯蚓无异了。”隗嚣心里赞同王元的计策,他虽然派遣长子到洛阳当人质,但仍然依靠地势的险阻,想要专制一方。

申屠刚劝谏隗嚣说:“我听闻民心所向者必得天命庇佑,民心背离者终遭天意摒弃。当今圣朝确系承天之命,绝非人力所能成就。朝廷诏书屡次颁降,既委以军国重任,更显推心置腹之意,愿与将军共担荣辱。寻常百姓相交,尚且讲究一诺千金终身不渝,何况是君臣大义?将军究竟有何顾虑,竟要如此踌躇不决?倘若突发变故,既失忠君之节,又负天下厚望。事未发时进言,常被视作无稽之谈;待祸患既成,却已追悔莫及。老臣此番披肝沥胆的劝谏,唯愿将军能细加斟酌,真心希望将军再三考虑我这个愚昧老人的话!”隗嚣不听,于是外来的士人及长者逐渐地离开他。

献给一切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和有现实感的理想主义者
purfiles.com » 班彪陈命谏隗嚣,窦融效顺归东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