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New download]前赤壁赋卷. 宋. 苏轼书. 纸本行楷书PDF

《赤壁赋》(前赤壁赋)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篇赋。写于宋元丰五年作者首次游览黄州城外赤鼻矶时,记述所观所感。次年苏轼亲笔为友人傅尧俞书写此《前赤壁赋》卷,行楷书,结字矮扁而紧密,笔墨丰润沉厚,是其中年时期少见的用意之作。此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宋元丰二年(1079),苏轼因 “乌台诗案”,被宋神宗贬谪到黄州(今湖北黄冈)。元丰五年(1082)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,写下两篇赤壁赋。《前赤壁赋》写于作者首次游览黄州赤壁时(七月十六)。作品描写的是苏轼与友人泛舟黄州赤壁,谈论赤壁之战,进而讨论至天地人生,表达作者对宇宙及人生的感悟。同年十月重游,又写了一篇《后赤壁赋》,两文后世传诵不绝,是文学史上的杰作。
本卷为完稿后一年苏轼(作者时年四十八岁)为友人傅尧俞书写。这篇《前赤壁赋》,行楷书,结字矮扁而紧密,笔墨丰润沉厚,是其中年时期少见的用意之作。书卷在流传过程中,书段稍有缺损,起首三十六字是明代文徵明、文彭父子后来补书。
舉酒屬客,誦明月之詩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,月出於東山之上,徘徊於斗牛之間。白露橫江,水光接天。縱一葦之所如,陵萬頃之茫然。浩浩乎如憑虛御風,而不知其所止;飄飄乎如遺世獨立,羽化而登僊。 於是飲酒樂甚,扣舷而歌之。歌曰:「桂棹兮蘭槳,擊空明兮溯流光。渺渺兮於懷,望美人兮天一方。」客有吹洞蕭者,倚歌而和之,其聲嗚嗚然;如怨如慕,如泣如訴;餘音嫋嫋,不絕如縷;舞幽壑之潛蛟,泣孤舟之嫠婦。蘇子愀然,正襟危坐,而問客曰:「何為其然也?」客曰:「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。此非曹孟德之詩乎?西望夏口,東望武昌。山川相繆,鬱乎蒼蒼;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?方其破荊州,下江陵,順流而東也,舳艫千里,旌旗蔽空。釃酒臨江,橫槊賦詩,固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哉?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,侶魚蝦而友糜鹿;駕一葉之扁舟,舉匏罇以相屬。寄蜉蝣於天地,渺浮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須臾,羨長江之無窮。挾飛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長終。知不可乎驟得,託遺響於悲風。」蘇子曰:「客亦知夫水與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嘗往也;贏虛者如彼,而卒莫消長也,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,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變者而觀之,則物與我皆無盡也,而又何羨乎?且夫天地之間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,而吾與子之所共食。」客喜而笑,洗盞更平酌。肴核既盡,杯盤狼籍,相與枕藉乎舟中,不知東方之既白。
苏轼(1037 年—1101 年)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(1037 年 1 月 8 日)出生于眉州眉山,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、政治家、艺术家。字子瞻,一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、铁冠道人。世称苏东坡、苏仙、坡仙。宋嘉佑二年进士,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学士、吏部尚书、兵部尚书、礼部尚书。南宋理学方炽时,加赐谥号文忠,复追赠太师。
傅尧俞(1024~1091)北宋官员。原名胜二,字钦之,本郸州须城(今山东东平)人,徙居孟州济源(今属河南)。未及二十岁即举进士,入仕初由县官渐至殿中侍、御史、右司谏,因反对新法被贬,一度削职为民,宋哲宗朝,官拜给事中御史中丞、吏部尚书兼侍讲等。元祐四年至六年,官拜中书侍郎。为官三十载,为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重臣。司马光赞之:“清、直、勇三德,人所难兼,吾於钦之见焉。”